锆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 尺寸测量方法
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锆管探伤用对比试样人工缺陷(人工槽/通孔)尺寸的复型及显微测量方法。 本标准适用于锆管超声、涡流等无损探检测对比试样上人工槽/通孔尺寸的测量。其他金属对比试 样中的类似人工缺陷尺寸的测量也可参照执行。
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GB/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
YB/T145 钢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
3 原理
3.1 复型测量法 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,通过将可塑性材料充满在人工缺陷内,经过凝固成型后取出,直观、形象、逼 真地再现人工缺陷的立体形貌,取点、线、断面采用相应精度的量具对人工缺陷长度、宽度、深度测量,获 得人工缺陷的尺寸数据。
3.2 显微测量法 直接通过读数显微镜对人工缺陷放大后,以光学成像或聚焦方法瞄准边缘轮廓或表面,通过犡、犢、 犣 轴在缺陷上移动的距离直接测量人工槽的长度、宽度、深度及通孔的直径。
4 方法选择 应根据锆管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选择测量方法。对长度不大于5mm、深度和宽度不大于 0.2mm的人工缺陷,选用显微测量法;其他情况选用复型测量法。
5 复型测量法 复型测量法按照YB/T145执行。
6 显微测量法
6.1 仪器设备 显微测量设备具有三维测量及显示结果的功能,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应满足人工缺陷尺寸的测量
1要求。显微测量设备的测量分辨力不大于人工缺陷尺寸允许公差的1/10,显微测量设备每年应进行定 期校准。测量时,仪器设备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℃±5℃。
6.2 试样 显微测量试样采用与被检产品相同牌号、规格、加工工艺和热处理状态的管材用于制作人工缺陷试 样,在管材表面加工规定形状和尺寸的人工槽或通孔。其中人工槽的形状及长度、宽度、深度如图1 所示。 犪) 犝形槽人工缺陷 犫) 犞形槽人工缺陷 犮) 形槽人工缺陷 说明: 犠 ———人工槽宽度; 犔 ———人工槽长度; 犱 ———人工槽槽深度。
图1 人工槽的形状及尺寸示意图
6.3 显微测量
6.3.1 测量前准备
6.3.1.1 对比试样的人工缺陷应使用酒精或丙酮进行清洗,用滤纸擦干,保持表面清洁,无锈蚀、金属 屑、毛刺、污染物等影响测量的缺陷。
6.3.1.2 将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平行放置在载物台上(必要时使用合适的工装予以固定),调整试样,使人 工槽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显微测量设备的犡 或犢 轴平行。
6.3.1.3 显微镜在合适的明场条件下,先用低放大倍数(10×或20×)找到人工缺陷位置,再换至高放 大倍数对试样聚焦,调整载物台及试样,使人工缺陷处于视场中央。调整测量设备,使测量面聚焦清晰, 选择测量点位。
6.3.1.4 人工槽的长度与宽度测量放大倍数不低于100×、深度测量放大倍数不低于200×,通孔测量 放大倍数不低于100×。 6.3.2 人工槽的测量
6.3.2.1 长度和宽度测量:在人工槽的长度或宽度边界上确定测量点位并进行瞄准读数,根据长度或宽 度方向上两边界上的点之间犡 或犢 坐标相对位移量,计算出长度或宽度数值。横伤的长度测量,应根 2 犌犅/犜3898据测量出的弦长进行修正。
6.3.2.2 深度测量:在人工槽开口表面处及底部分别进行聚焦读数,根据两次聚焦时,犣 轴坐标相对位 移量计算出深度数值。 6.3.3 通孔的测量 在通孔的圆周上,任取三点,通过三点坐标计算出圆的直径。
7 数据处理
7.1 复型测量法 每个人工缺陷的深度和宽度尺寸,以复型样品长度方向取三点所作的断面解剖测量结果的最大值 作为测量结果,长度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。测量数据按GB/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。
7.2 显微测量法 人工槽测量,每个人工缺陷尺寸测量应至少测量三个点位,选点原则为靠两端部及中间位置各一 点,每个位置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,三点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;通孔测量,每个通孔在圆周上测量三 次(选点原则:三次测量选取的九点,能基本包含整个圆周),三次测量的最大值为测量结果。测量数据 按GB/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。
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: a) 本标准编号; b) 对比试样的编号、规格、牌号和状态; c) 使用的测量设备名称及其编号; d) 人工缺陷尺寸及其在试样上的分布位置; e) 测量方法、测量结果; f) 测量人员、测量日期和试验单位。